尼古拉一世

俄罗斯帝国沙皇
尼古拉一世(俄文:Николай I,英文:Nicholas I),1796年7月6日-1855年3月2日),全名为尼古拉·巴甫洛维奇·罗曼诺夫(俄文:Николай Павлович Романов,英文:Nicholas Pavlovich Romanov ),是俄罗斯帝国罗曼诺夫王朝第十五位沙皇,[6]1825年登基,[1] 1855年去世退位。[2]
尼古拉·巴甫洛维奇是俄罗斯帝国沙皇保罗一世的第三个儿子,也是他的前任亚历山大一世的弟弟,亚历山大一世去世后,尼古拉·巴甫洛维奇继任俄罗斯帝国沙皇,称为尼古拉一世。[7]尼古拉一世即位之际,俄国爆发了十二月党人起义,他集中军警很快将其镇压。尼古拉一世崇尚普鲁士军事制度,加强军事官僚机构。为镇压革命运动和进步人士,专设第三办公厅厅和宪兵团以维护书报检查和秘密警察制度,他的教育部长乌瓦罗夫提出民族性理论以维护封建农奴制统治并排斥其他少数民族。[5][8]在经济方面,尼古拉一世颁布了一系列改善农奴生活条件的法令,[9]并促成了圣彼得堡莫斯科的铁路通车。[10]对外充当“欧洲宪兵”,镇压1830年的波兰起义和1848-1849年的匈牙利革命以及多瑙河两公国的革命运动。同时对外发动第九次俄土战争,与英国争夺近东巴尔干势力范围。但因社会经济落后,导致俄军在十九世纪50年代爆发的克里米亚战争中的失败。1855年3月2日,尼古拉一世于圣彼得堡自杀。[5]死后其子亚历山大二世Alexander II)继位。[2]
尼古拉一世在位期间,俄国的思想文化、国内社会经济、军事工业和武器技术等方面相对欧洲各国停滞30年,而与此同时欧洲各国都在经历着变革,这最终使得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以惨败结束,突出了俄国1860年农奴制改革的迫切性。[11][12]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