锤头双髻鲨

双髻鲨科双髻鲨属大型鱼类
锤头双髻鲨(学名Sphyrna zygaena),别名丫髻鲛、牦头鲨、白肉双髻等,是双髻鲨科双鬓鲨属的一种鱼类[1]。其广泛分布于温带热带的海域,即西大西洋、东大西洋、印度-太平洋地区、东太平洋。[4]成年个体或独居、或结成小群体[7]。锤头双髻鲨分别会在冬季和夏季进行季节性迁徙,即冬季向赤道迁徙,夏季向极地迁徙[8]
锤头双髻鲨常栖息于小于20m的浅水区,生活在靠近海岸的大陆架海湾和河口等近岸水域[4]。与其他大型锤头鲨相比,锤头双髻鲨头叶前缘弯曲,中心没有凹痕[7]。其躯干呈灰褐色,腹面浅白色;鳍端呈暗褐色;身体呈亚圆筒形。[4]雄性成年鱼体长为210~240cm;雌性成年鱼体长为370~400cm。[6]最大体重可达400.0kg,寿命最长可至21年。[4]
2018年,锤头双髻鲨被IUCN评为易危(VU)等级。[5]2023年,被列入CITES附录Ⅱ。[9]锤头双髻鲨具有生态价值,作为顶级捕食者在食物链中起重要作用[10]。其也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合法捕捞的鱼体被用于鱼翅汤等高级料理。此外,锤头双髻鲨的肝油也可以被用于制作维生素,皮肤被加工成皮革,内脏则被制成鱼粉[4]

命名与分类

瑞典自然历史学家卡尔•林奈(Carl Linné)首次在1758年的《自然系统》中描述了锤头双髻鲨,并将其命名为 Squalus zygaena,后改为Sphyrna zygaena。这名字的来源是希腊语,意为“轭”,描述了锤头双髻鲨的头形。其常见的别名包括丫髻鲛、双髻鲨、锤头丫髻鲨、牦头沙等。形态学研究认为锤头双髻鲨是家族中的衍生成员,然而DNA系统发育分析则得出不同结论,并指出这个物种是较为基础的锤头鲨种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