滩涂

海滩、河滩和湖滩的总称,一种地貌类型
滩涂(Tidal Flat)[1],一种常见的地貌类型,通常指海滩、河滩和湖滩的总称,其概括定义可表述为:“沿海大潮高潮位与低潮位之间的潮浸地带;河流、湖泊常水位至洪水位间的滩地;时令湖、河洪水位以下的滩地;水库、坑塘的正常蓄水位与最大蓄水量间的区域,可概括为高低水位间的过渡地带。”[2][3][4]
滩涂的形成与变化主要受基岸地质、生物、水的动力作用等因素影响。根据划分标准的不同其类别表述也略有差异,常见的划分标准有按物质成分、按质地、按潮汐活动规律等,可分为岩滩、沙滩、泥滩[5][6],岩石滩、珊瑚滩、泥滩、沙滩等多种类型。[7][3]据统计,全球潮滩总面积约为127921平方千米[8][1],主要分布在亚洲北美洲南美洲的八个国家,其中印度尼西亚潮滩面积最大,其次为中国和澳大利亚[8]。中国沿海滩涂约为15123平方千米,内陆滩涂58861平方千米。[9]
滩涂作为一种独特的土地资源,对其进行充分开发利用对于沿线区域的发展至关重要。相较于农业耕地,滩涂拥有更丰富的生产潜力和利用价值。它不仅为各种生物提供栖息地,还富含土地肥力和矿产资源。滩涂的用途多样,包括水产养殖、农业围垦、化工晒盐、种苇造纸、植树种草等。[10]国内外对于滩涂研究方向也略有差异,国际上的滩涂研究多注重技术突破、综合管理和公众参与[11];中国滩涂研究正转向更综合和深入的方向,探讨生态系统的功能与稳定性、环境变化的响应与适应性以及可持续利用与管理的策略。[4][12]
同时,全球滩涂利用面临的问题也复杂多样,如生态环境破坏、资源过度利用、污染问题、气候变化影响等。各国也采取了各种措施进行应对,如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强化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等。[13][14][15]

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