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俅

北宋末年太尉
[qiú](?—公元1126年),开封府(今河南开封市)人。北宋末年官员,官至太尉[1][3]
高俅出身市井小民,曾在苏轼门下做过小吏,后来被苏轼举荐给驸马都尉王诜[wáng shēn],通过王[shēn]得以结识端王赵佶。因善于蹴鞠,高俅得到赵[]宠信。[2]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赵佶继位为帝,即宋徽宗,高俅因受宠而得到重用。因高俅没有军功,赵佶将他交托给泾原将领刘仲武,让高俅积累军功。[2]数年时间,高俅就升任殿前司职事。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四月,高俅升任侍卫马军副都指挥使;同年八月,升任殿前副都指挥使,后来又升任殿前都指挥使。政和七年(公元1117年),高俅又兼任奉国军节度使,封爵为渤海郡开国公;不久,赵佶[zhuó]升高俅为太尉官制二品。[1][3][4]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金国军队南下攻宋,威胁北宋都城汴京赵佶南逃,高俅与枢密使童贯率领胜捷军及禁卫三万五千人跟从。[5]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五月,高俅在开封病逝。[1][6]
高俅被时人及后世视为奸官[nìng]臣,高俅死后,太学博士李若水认为他的罪行和童贯相同,虽不用掘尸削首,但要追加削减他的官秩,以向天下人昭示他的罪行。[7]当代学者康冀楠认为高俅与蔡京、童贯同为奸臣小人, 党同伐异,无恶不作。[8]当代学者陈良认为高俅是一个小人,心胸狭窄,报复心强,为了个人利益可以不择手段,甚至不顾国家利益和民族大义。[9]当代学者朱辉认为高俅草根出身,有小聪明无大阴谋,有大过失却不太讨人嫌。[10]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