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雷特

莎士比亚创作的戏剧
《哈姆雷特》(Hamlet),又名《王子复仇记》,[2]是英国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经典的四大悲剧之一,创作于16 到17 世纪。《哈姆雷特》在莎士比亚戏剧作品中篇幅最长,被认为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文学作品的最高峰,代表着莎剧创作的最高成就。[4][6][1]
《哈姆雷特》讲述了忧郁而多愁善感的王子哈姆雷特,他的父亲被叔父克劳狄斯所杀害,王位也其被夺走,在父亲的幽灵拜访下,哈姆雷特得知了真相,被命令为复仇而战。为了实现复仇,哈姆雷特装疯作傻,最终在临死前完成复仇的悲剧故事。故事来源于1200年前丹麦流行的一个复仇故事,莎士比亚在这一基础上将它改编成一个体现人文主义思想的悲剧。[7][8]
《哈姆雷特》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新时代精神,隐喻了作者莎士比亚的精神文化内涵,明确了自身的立场以及倡导的人文主义的意义,进一步强化了人们的人文主义意识,更好地推动了文艺复兴的发展。[4][9]《哈姆雷特》多次被搬上银幕,在世界各地被广泛改编为不同的作品,特别是其中主人公哈姆雷特独白的第一句的台词“生存还是毁灭(To be, or not to be)”,成为了戏剧史上的经典台词。[10][11]

创作背景

时代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