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石窟寺

中国内容丰富的石窟之一
北石窟寺,位于甘肃省庆阳县茹河和蒲河交汇处的覆钟山下,相传是周穆王登临的地方。该寺于北魏永平二年(公元509年)由泾州刺史奚康生主持始建。[2]
北石窟寺是中国内容丰富的石窟之一。该寺自北魏开凿以来,历经西魏北周、隋、唐、宋、清各代增修,形成密集的窟[kān]。在长120米、高20米[zhě]红色石崖上,分上中下三层,开凿窟龛295处,大小雕像2125尊。编号165窟是窟群中最大、营造最早、保存最好的一窟,高13.2米、深17.9米、宽21.7米,宽广340多平方米。内有7尊8米高的立佛像。洞口左侧的阿修罗王像,三头六臂,金刚怒目,雄健有力,威风凛凛。[2]
北石窟寺以唐代的石窟最多。武则天如意元年(公元692年)由泾州临泾(今甘肃镇原)县令杨元裕主持修建的32号窟,体现了盛唐的艺术风格。北石窟寺内还保留着隋、唐、宋、金、西夏、元等朝代150多则题记,反映了丰富的社会历史内容,是研究历史、书法等方面珍贵的文献。[2]

寺庙

现存窟龛296个,石雕造像2126身,计北魏7窟、西魏3窟、北周13窟、隋63窟、唐209窟、宋1窟。另有壁画69.7平方米,碑刻8通,隋-清各代和墨书题记150方,建筑遗迹多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