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五世

爱德华七世和丹麦的亚历山德拉的次子
乔治五世(George V,1865年6月3日-1936年1月20日),全名乔治·弗雷德里克·恩斯特·阿尔伯特(George Frederick Ernest Albert),爱德华七世和亚历山德拉皇后的次子。1910年5月6日-1936年1月20日在位为联合王国及其自治领国王及印度皇帝,温莎王朝的开创者。[1]
乔治五世6岁接受教育并于1877年接受海军候补学员的培训,开始了15年的海军服役生涯。1892年乔治被封为约克公爵,并开始了王权的训练。1893年,与泰克公爵的女儿玛丽结婚。1901年,爱德华七世即位,封乔治为康沃尔公爵、威尔士亲王。1910年,乔治即位,并于1911年加冕于威斯敏特大教堂,史称乔治五世。[2][3][4]乔治五世登位后为了缓和上下议院的纷争,以增补贵族封号来平衡两院实力。1914年一战爆发后,乔治五世多次慰问受伤的将士,而且为了安抚民心,1917年乔治五世舍弃德国姓,将王室改称“温莎”。1920年乔治五世扩大了爱尔兰的自治权,并在1921年承认了爱尔兰自由邦(南爱尔兰26郡组成)享有自治权,将统治权交给爱尔兰民族政府。1928年乔治身染重病后很少出席活动,1929年金融危机爆发,乔治五世为了缓解英国经济萧条,于1931年协助英国政党建立国家大联盟政府并带头削减俸禄,1932年通过英国广播公司进行演讲,鼓励大家战胜金融危机。1936年1月20日,乔治五世因病去世,享年70岁。[2][3][5][6]
乔治五世在位期间赢得了广大民众的爱戴和尊敬。学者菲莉帕·格里夫顿认为乔治五世是个平凡的国王,他把自己视为温莎家族未来的守护者。[2]同时学者汤姆·利文认为乔治五世是个对国家有很强责任心的人。[3]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