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流管

Ⅱ类医疗器械
引流管(Drainage Tube),是供临床外科引流用,放置在人体手术区或体腔并经过皮肤切口穿出体外,将人体组织间或体腔中积聚的脓、渗出血液、组织液及其他液体或气体导引至体外,防止液体淤积导致术后感染的一种Ⅱ类管理医疗器械。[2]
引流管一般采用硅橡胶或聚氨[zhǐ]等材料制成。无菌提供,一次性使用。[1]引流管一般用于切口内有渗血未彻底止住或有继续渗血可能者;切口或腹腔内有较严重的感染或污染,为防止感染的发生或发展者;肝、胆、胰和泌尿系统手术后患者;也可用于积液、积脓的切开引流;术后减压等。[4]
引流管用途广泛, 效果良好,但若运用不当,不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反而有感染的危险。[5]术后应妥善处理并及时去除引流物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4]
外科引流的概念形成于公元前15世纪。[3]引流在中国和世界的外医学中,有许多记载。如中医外科著述中的“捻子”。[3]但真正意义上的外科引流是1859年医生卡塞尼亚克(Chassaignac)首先提出应用软质橡皮引流管。[3]

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