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

一种恶性肿瘤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由骨髓中克隆性浆细胞异常增生并分泌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其片段(M蛋白)导致相关器官或组织损伤的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曾称浆细胞骨髓瘤(plasma cell myeloma,PCM)[2]。其特征为骨髓中克隆性浆细胞异常增生,绝大部分病例存在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其片段(M蛋白)的分泌,导致相关器官或组织损伤。病因尚未明确。遗传、环境因素、理化因素、病毒感染、慢性炎症及抗原刺激均可能与MM发病有关。[2]
MM的发病率因国家、人种不同而有较大差别。[2]随着中国老龄人口的逐年增加,其发病率也逐年升高,现已达到2/10万左右,低于西方国家(约5/10万)。该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目前仍无法治愈[5]
临床分型可分为IgG型、IgA型、IgD型、IgM型、IgE型、轻链型、双克隆型、不分泌型;此外,还有特殊类型,包括冒烟型、浆细胞白血病骨硬化骨髓瘤、骨孤立性浆细胞瘤、髓外浆细胞瘤[2]
常见临床表现为骨痛、贫血、肾功能损害、血钙增高和感染等[5]。治疗的重点包括细胞毒药物降低肿瘤负荷以及针对骨髓瘤细胞内信号通路、骨髓微环境及两者间交互作用的靶向治疗,治疗方式有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使用可逆性蛋白酶体抑制剂、免疫调节剂、免疫治疗、放疗、支持治疗、骨病治疗等。[2]
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生存期差异很大。根据统计数据,多发性骨髓瘤的中位生存期约为3到4年,但也有一些病人可以存活超过10年[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