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卜楞寺

甘肃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拉卜楞寺(藏语:བླ་བྲང་བཀྲ་ཤིས་འཁྱིལ,威利转写:bla-brang bkra-shis-'khyil)是一座位于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的寺庙,是甘肃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国家AAAA级景区,藏语全称为“噶丹夏珠达尔吉扎西益苏奇具琅”,意为具喜讲修兴吉祥右旋寺,也被称为扎西奇寺。寺院坐北朝南,占地总面积86.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0余万平方米。作为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拉卜楞寺被誉为“世界藏学府”。1709年建立并于1980年对外开放旅游后,它成为了一个备受游客欢迎的旅游景点。[1][2][5]
拉卜楞寺曾是甘南地区的政教中心,有闻思学院、时轮学院、释迦牟尼殿等景点,其建筑风格和特征大部分模仿西藏四大寺院。拉卜楞寺一直以来都保留着全国最好的藏传佛教教学体系,是一个备受尊崇的学习中心。拉卜楞寺自1709建立以来整体规模变动不大,1946年第五世嘉木祥对其进行扩修,1958年被捣毁炼铁,在1980年重新开放后开始逐渐修复,直至2020大体修复完成。如今寺内仍保留活佛特色,收集有大量藏文文献。[4][6][7]
拉卜楞寺于1982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2018中国西北旅游营销大会暨旅游装备展上入围“神奇西北100景”榜单,2020年荣获国家“先进集体”。[4][8]

名称由来

第一世嘉木样·阿旺宗哲将大夏河旁的扎西旗定为寺址,而后拉章[a]建成后,为表现对大师的尊敬崇拜,在寺名前冠以“拉章”,称“拉章扎西旗”,久而久之“拉章”转音为“拉卜楞”,且被当地人广泛使用,于是拉卜楞便成为了寺名,即“拉卜楞寺”。[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