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贬值

单位货币价格下降
货币贬值(Currency Devaluation),又称通货贬值,是货币升值的对称,是指单位货币价值的下降[3][2]。货币贬值在信用货币流通条件下,分为对内贬值和对外贬值;按其原因大致分为竞争型货币贬值、长期型货币贬值、临时型货币贬值三种类型[2][4]。货币贬值后和贬值前相比所存在的比率称为货币贬值率,计算公式为:货币贬值率=[(实际货币发行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实际货币发行量]×100%[5][6]
货币贬值是经济政策性行动,其原因通常是外部不平衡,主要表现为预算赤字、发展与贸易差额、发展与资本项目差额[7][8]。虽然各国实行货币贬值的具体原因不同,但每次货币贬值都会给国民经济带来一定影响[4]。一国实行货币贬值政策最基本的目标和原因是增加出口,限制进口,从而改善国际收支失衡状况[4]。国家面临货币贬值压力时,监管部门根据货币贬值的产生根源,以及本国经济的特质,适当地进行政策调整并确保具有针对性,主要应对方法有外汇市场干预、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实施资本管制和调整宏观经济政策等[9]
2022年,美元冲高回落,多数非美货币都有不同程度的贬值。亚洲大洋洲货币总体偏弱,除新加坡元和港元分别对美元微升外,其他货币均对美元贬值。欧洲、美洲和非洲货币表现分化,欧洲方面,除俄罗斯卢布外,其他货币均对美元贬值;南美洲哥伦比亚比索对美元贬值17.2%,跌幅全球靠前;阿根廷比索对美元和有效汇率指数贬值幅度均超40%,延续2021年大幅贬值趋势,是2022年表现最差货币[10]

基本信息

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