鼩鼱

鼩鼱科鼩鼱属动物
[][jīng]学名Sorex araneus),即普通鼩鼱,俗名小尖嘴耗子、奚鼠,是鼩鼱科鼩鼱属动物。[3][4]鼩鼱体型较小,体长仅6-8厘米;尾短,约长3-5厘米;[5]形似小鼠,但头吻部较尖,口须长,且其四肢及躯干更为纤细;[3][5][8]吻部可伸缩,口内有退化不完全的尖锐细齿(单尖齿);[5][8]眼小,外耳不明显,常隐于毛中;体背呈暗棕褐色,腹面为灰褐色,且尾部颜色也有明显的上下不同;体毛浓密,冬毛色较夏毛更深。[3]
鼩鼱广布于欧洲大陆及亚洲北部地区,在中国东北西北、西南部也有分布。[5][6]鼩鼱栖息环境较广,山地、平原、森林、建筑物等均有活动,最常见于森林;于草丛和灌木丛中或挖掘洞穴居住。[3][5]通常昼伏夜出,利用回声定位能力辅助寻找食物和躲避捕食者;[9]主要以昆虫、蠕虫和植物种子为食。[3][7]
因较强的环境适应力以及繁殖能力,鼩鼱种群的数量一直较为稳定。[6]2016年,鼩鼱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等级为无危(LC)。[6]鼩鼱因较大的食量,在农业上对其栖息地的害虫数量可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3]此外鼩鼱在系统发生以及病毒学的研究上也有较高的科研价值。[10][11][12]

起源演化

鼩鼱最早出现在上新世时期,距现在约3000万年前的古北界,Sorex. runtonensis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与鼩鼱同一分类类群的动物化石(发现于法国的早更新世以及斯洛伐克的上新世矿床);鼩鼱的祖先种群于2700万年前从位于今白令海峡处的大陆桥迁移至阿拉斯加;2400万年前,阿拉斯加的鼩鼱种群迁移至北美,并在迁移后的200万年内扩散至美洲的中部和东部地区,这一时期,鼩鼱分布在欧亚地区和北美地区的祖先才真正意义上的进化成了鼩鼱;西欧、东欧以及北美地区其余的鼩鼱祖先则在后来分别进化出了其他鼩鼱属的物种。[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