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盘

个人计算机中使用的可移动存储介质
软盘(Floppy Disk)是个人计算机中最早使用的可移动存储介质[3],软盘的读写是通过软盘驱动器完成的[4]。但软盘容量小、单位容量成本高、速度慢且可靠性差[2],随着U盘等存储设备的普及,软盘的应用逐渐衰落直至淘汰[5]
软盘由盘片与保护套组成[6],盘片为圆环形,外面的保护套为正方形[7] 。世界第一张软盘诞生于1967年,是由IBM公司研制出的[2]。常用的软盘包括5.25英寸和 3.5英寸两种[1]

发展历程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期,IBM推出了全球第一台PC,却面临着一旦计算机关机,操作指令便会被抹去的问题。于是在1967年,IBM的SanJose实验室的存储小组受命开发一种廉价的设备,为大型机处理器和控制单元保存和传送微代码,且这种设备成本必须在5美元以下,以便易于更换,而且必须携带方便。[1]同年,IBM公司便推出世界上第一张软盘,直径为32英寸[2]
1971年[2],艾伦·舒加特(Alan Shugart)研制出世界上第一片以塑料材质为基础的8英寸软磁盘,这是一种直径8英寸的表面涂有金属氧化物的塑料质磁盘,容量为81KB[8]。1976年,艾伦·舒加特研制出5.25英寸的软盘,后来被用在IBM早期的PC中,艾伦·舒加特也被尊称为磁盘之父[8]。1979年,索尼公司推出3.5英寸的双面软盘,容量875KB,到1983年已达1MB[2]。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1.44MB的3.5英寸软盘一直是PC的标准数据传输方式;至1996年全球有多达50亿只软盘正在使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