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报恩寺

南京市佛教遗址公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
2
大报恩寺(Dabao’en Temple[b][2])位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雨花路1号[3],是明成祖朱棣建造的佛学寺庙[7],现仅存遗址。大报恩寺遗址是中国“规格最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寺庙遗址[8],大报恩寺地位崇高,是江南地区第一座佛学寺庙[9],明清时期中国佛经流通的中心枢纽[8],“金陵三大寺”之一[10]
大报恩寺的前身,最初为东吴赤乌十年(公元248年)由大帝孙权建造的阿育王塔建初寺[11],后经战乱被损毁,晋太康年间(公元280年至289年)僧人慧达移址重新修建并更名为长干寺[9],随后受政治影响再度荒废,直至宋大中祥符年间(公元1011年)由宋真宗主持修缮寺庙改名为“天禧寺”,并设立八面九层佛塔赐名“圣感舍利塔[9]明朝永乐六年(公元1408年),明成祖朱棣为纪念父母恩情,在天禧寺旧址建立寺庙与琉璃宝塔,大报恩寺正式得名,同时因荷兰使者约翰·尼霍夫的记载,其文字记录与版画在欧洲广泛传播,曾出现在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的故事中。清朝时期大报恩寺受到康熙乾隆两位皇帝重视与喜爱,最终在1856年的太平天国运动中毁为废墟[7]。2007年南京正式开启大报恩寺遗址公园复建项目,并于2015年完工开放展览[3]
大报恩寺遗址保护性展出众多珍贵文物,包括誉有“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称号的大报恩塔[12]、七宝阿育王塔、佛顶真骨等等,其考古项目于2011年被评选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13年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单位[c][13],2020年被评为丝绸之路世界遗产[4],原址建立的遗址公园于2017年被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14][3]

历史沿革

根据大报恩寺遗址进行的考古项目可知,南京大报恩寺建立于明朝,其前身最早可追溯至东吴时期,此后期间不断经历损毁重建,寺院佛塔名称多次更改,最终损毁于近代太平天国运动[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