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尔曼·戈林

德国空军总司令
赫尔曼·戈林的全名是赫尔曼·威廉·戈林(Hermann Wilhelm Göring1893年1月12日-1946年10月15日),他原来是希特勒亲自选定的接班人之一,曾经担任过里希特霍芬中队的最后一任指挥官、大日耳曼帝国元帅、科研委员会主席、盖世太保首长、“四年计划”负责人、国会议长、冲锋队总指挥、经济部长、普鲁士邦总理等。[2]
1893年1月12日生于巴伐利亚。在赫尔曼·戈林三岁时,他的父亲辞去政务全家移居柏林。1910年赫尔曼·戈林来到柏林郊外的德军事学院进修。第二年3月,赫尔曼·戈林被征召入步兵部队任少尉[2]后来,戈林参与1923年的“啤酒馆政变”,政变失败被捕,后被他的朋友用假护照设法将其救出。[1]1924年5月,戈林向墨索里尼(Mussolini)借200万里拉想要帮助纳粹东山再起。1932年国会选举中,纳粹党失去了200万选民,戈林被希特勒派去向墨索里尼求助,好为纳粹筹集竞选资金。[3]次年,通过了戈林这个将授予他独裁大权的法律。[4]1935年,希特勒宣布德国将重建空军,戈林被正式任命为德国空军总司令。第二年6月6日,首任空军参谋长韦佛(Wever)因飞行事故身亡,戈林随后任命凯塞林(Kesselring)继任此职。[5]1937年11月至1938年2月期间,戈林担任德国经济部长,使经济部成为四年计划的执行机关。1938年2月12日,戈林与奥国总理库尔特·许士尼格(Kurt Schuschnigg)会面,表示若非和平统一,将会动武入侵奥国[6]次年9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同日,希特勒在国会发表对德波局势的演说,并正式宣布戈林为其接班人。[6]1945年5月7日,邓尼茨命令整个德国无条件投降。5月21日,戈林到卢森堡边境等待审讯。次年10月15日,也就是戈林被处以绞刑行刑的前一天晚上,戈林服毒自杀身亡。[7]
德意志第三帝国的战事军备部长施佩尔在战后的一次审讯中说:“戈林是个聪明人,常常提出许多蛮干的主意,理解力也极强,但他缺乏韧性……,他肩负的事情太多。他的主意有时甚至是危险的,因为他并不是很讲究实际的人……。1939年前,戈林的精神状态极佳,他实行同工业界愿望相反的四年计划,这是一项巨大的工程。直到这个时候,他总还或多或少地表现出一些良好素质和充沛的精力。在1939年以后他的精力衰竭了,剩下的只是他的恶劣品质。”[8]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