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战役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战役之一
法国战役(法语:Bataille de France,德语:Frankreichfeldzug,campaign de France),又称西方战役(Westfeldzug),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纳粹德国对法国、比利时荷兰等低地国家的进攻战役,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上具有重要地位。[1]战役从1940年5月10日开始,[2]至6月22日结束,最终德军以闪电战击败了法国及比利时、荷兰等低地国家。[3]1940年5月26日至6月4日,约34万盟军士兵从法国的敦刻尔克渡海撤回英国,避免了在德军的包围下全军覆没的命运。[4]

事件背景

1939年德国征服波兰后,阿道夫·希特勒提出和平建议,但为英法所拒绝,于是希特勒便决心用实力来逼迫英法求和。10月9日他在给德国陆军将领的一个指令中,阐明了他之所以坚信进攻西欧是德国唯一出路的理由。他担心和苏联签订的条约,只有在符合苏联的目的时才会使苏联保持中立。因此一旦英法向德国进攻,苏联很可能从背后给予致命的一击。所以他要提早在苏联准备好之前进攻法国。他还相信一旦法国失败,英国也会就范。但以陆军总司令布劳希奇为首的德国陆军将领们坚决反对,理由是德国陆军还没有足够的力量可以击败西欧军队,一旦开战,德国必亡。希特勒严厉斥责布劳希奇等人胆小怕事,并命令他们无条件遵从他的主张。
自从德国于1939年9月入侵波兰而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其与盟军有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在欧陆上处于未交战的状态,被称为假战。阿道夫·希特勒曾希望法国英国默许德国征服波兰并立即停战。因为德国的原物料储存量(需从外地进口)非常不足,目前德国的战争机器主要依靠自苏联的原物料,出于两国意识形态的不同使希特勒对该情况感到不安。因此在10月6日,他曾向英法两国提出和平建议,未等到两国答复,在10月9日已为应对盟军否决其建议的可能性,希特勒也制定了军事行动:《元首第6号特别训令》。法西斯纳粹德国在这场战役中包括两大行动:第一部分的“黄色作战”(Fall Gelb,攻打荷比卢三国和法国北部)和第二部分的“红色作战”(Fall Rot,进攻法国本土)。

战役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