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永昌

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
徐永昌(1887-1959年),字次宸,山西[guō](guō)县(今山西省原平县)沿沟村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历任山西省政府主席、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办公厅主任、国民政府军令部部长等职。[3][4]
徐永昌出身于耕读之家,早年就读私塾但因家贫而辍学,父母病逝后被徐椿龄选入武卫左军。1908年徐永昌考入武卫左军随营学堂,毕业后授副军校(中尉),担任武卫左军[a]副哨长,后升任毅军[b]新兵营哨长。1912年夏进入陆军部将校讲习所进修,毕业后被分配到南京预备军官学校担任第七连连长,在陆军大学第四期学习期间参与倒袁运动,毕业后担任陆军训练监编辑官。[5][4][6]1917年,徐永昌受孙岳邀请出任直隶军官教导团教官,后他将军官教育团迁至保定。1920年之后,徐永昌相继出任直隶保卫团营长、第十五混成旅参谋长,两次直奉战争期间担任十五旅第二团团长、国民第三军第一混成旅旅长,又兼任第三军第一路总指挥、第三军第一师师长兼陕西警备司令,后代理第三军军长并率部加入晋军[4][6][1]1927年北伐战争期间,徐永昌出任右路军副总指挥击败奉军,后担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二路军总指挥攻取保定,之后相继担任晋绥军第三军军长、绥远河北省政府主席。中原大战时,徐永昌出任陇海线总指挥、晋绥警备司令及山西省政府主席。1935年晋授为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次年被蒋介石安排担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办公厅主任。抗战爆发后,徐永昌先后担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保定行营主任、军事委员会军令部部长。1945年9月,徐永昌被任命为国民政府代表团团长,代表国民政府在日本东京湾接受日本投降书,次年他担任陆军大学校长,后助阎锡山固守孤城太原,并受孙科邀请出任国民政府国防部部长。国民党败退台湾之后徐永昌因陆军大学改制而辞去校长之职,之后出任台湾当局“总统府”资政,并晋升为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1959年7月12日下午,徐永昌病逝于台湾大学附设医院。[1][4][7]
徐永昌著有《求己斋日记》《回忆录》《杂记》等作品。[4][2]历史学家吴相湘在《民国政治人物》中评价徐永昌,认为他是一名朴实的军人,挺立于反复无常、变乱多端的北方军界,具有模范作用,治理绥远、河北山西,以廉洁爱民著称,日本投降后接受日本无条件投降,享受近代军人难得的荣幸。[5]

人物生平

幼孤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