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丘尼

满二十岁出家受了具足戒的女子
比丘尼(梵文Bhikkhuni),[2]梵文意译为“乞土女”“除女”等。佛教五众之一。中国俗称尼姑。指年满20岁,受过具足戒的女性佛教徒。[1]
世界上首个比丘尼僧团在公元前五世纪于印度由佛陀的养母兼姨母大爱道倡议创立。西晋建兴年间(公元313-317年),净检在西域受十戒,从而开创了中国的比丘尼制度。东晋南北朝时期,是比丘尼在中国发展的鼎盛时期,比丘尼们对推动朝廷尊重佛法、礼遇僧尼、推动佛教势力和影响的扩大起到了重要作用。隋代正式确立了内道场制度,在唐代,内道场在武则天时期达到鼎盛,其中的比丘尼主要来自宫廷,有的是因失意被迫出家,有的则自愿追求宗教。在宋元明清时期,尼众僧团的焦点逐渐从上层社会转移到了庶民阶层,出现了许多修行有成的平民比丘尼。[5]
比丘尼遵守八敬法,[3]在近两千年的中国历史中,比丘尼法脉跨足全球。她们或默默从事善行造福众生,或肩负重责弘扬佛法,与僧众共同构成多元而丰富的佛教格局。[6]

史料记载

在佛教经典如《杂阿含经》《增一阿含经》和《律部》中,详细记载了佛陀时代比丘尼的活跃情况和卓越风采,展现了她们在弘法卫教方面的杰出表现。在《佛说阿罗汉具德经》中,记载了十五位大声闻比丘尼的伟大成就,如法腊第一、智慧第一、神通第一、头陀第一等。还有索那、妙贤、芝伽罗摩多、难陀等比丘尼在不同领域中脱颖而出,成就卓越,如精进、宿命、信心、禅定、观空、慈济和教化等。[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