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石敢当习俗

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
泰山石敢当习俗起源于古时候的灵石崇拜,[1]又称“石敢当”“泰山石敢当将军”等,到现在已经有超过千年的历史记录,其最早的记录见于西汉史游的《急就章》,宋仁庆庆历(1044年)年间,福建莆田出土的唐代大历五年(公元770年)石敢当石铭,是中国国内出土的石敢当最早的实物史料[2]。宋金时代出现了在“石敢当”之前加“泰山”的说法,即“泰山石敢当”,意为借神圣的泰山来增加石敢当的威力,其功能也从最早的“镇宅”到“化煞”再到“治病”“门神”“辟邪”“防风”等转变。[3]泰山石敢当习俗是人类信仰的重要部分,也是泰山文化的延伸,具有文化价值和重要意义。[4][5]
泰山石敢当信俗具有“平安”“镇宅“避邪”等精神,其影响力已以泰山为中心,广泛传播到世界各地[6],并出现了很多石刻、造像、神话、戏曲等衍生艺术[7],对促进世界文化交流具有重要作用。2006年6月,泰山石敢当习俗入选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类名录。[8][9]自2011年以来每年开展的泰山石敢当文化节[10][11],已成为泰山国际登山节的一项重要文化活动,宣传泰山石敢当文化的重要平台,展示泰山文化的重要品牌。[8][9]2017年,泰安邱家店镇政府申请的注册商标“石敢当故里”,经国家商标局审核通过。[4][12]

历史渊源

泰山石敢当习俗先后经历了萌芽、发展和兴盛三个阶段。[13]最早关于石敢当的文字记载出现在汉代的《急就篇》,而最早的石敢当史料则是在宋仁宗历年间在封建莆田县出土的唐代墓铭。[2]随着石敢当习俗的发展,到宋金时代,泰山石敢当演变成由“泰山”与“石敢当”两个内核组成,其历史发展也是石敢当历史和泰山信仰历史发展的过程,后在“石敢当”之前加上“泰山”,即“泰山石敢当”,意为借神圣的泰山来增加石敢当的威力,[14]其功能也从最早的“镇宅”到“化煞”再到“治病”“门神”“辟邪”“防风”等转变。[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