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戏

流行于西藏地区的传统戏剧
藏戏(英语:Tibetan opera),藏语叫‘拉姆朵嘎尔’,即仙女戏;也叫‘阿吉拉姆’,即仙女大姐。[1]藏戏是中国比较古老的民族剧种,是一种以民间歌舞、民间说唱表现故事内容的综合性表演艺术。藏戏在西藏自治区四川青海云南甘肃等省区以及印度、不丹等国家的藏族人居住区普遍流行。[2]
藏族剧种丰富,包括白面具藏戏、蓝面具藏戏、昌都藏戏、康巴藏戏、安多藏戏、德格藏戏等。其中白面具藏戏是母体剧种,也是历史最悠久,流传最广泛的剧种。[2]传统剧目为《文成公主 》《朗萨霁波 》《苏吉尼玛 》《卓瓦桑姆 》《诺桑王子 》《白玛文巴 》《智美更登 》等。[4]现代剧目为《解放军的恩情》《幸福证》《农牧交换》《萨玛卓巴》《阿爸走错了路》等。[2]
2006年,藏戏被列入国务院、文化部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藏戏被选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6][5]

历史沿革

剧种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