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战争

1939年苏联和芬兰发生的战争
冬季战争,又称苏芬战争,是发生在1939年11月至1940年3月之间的一场战争,涉及到苏联芬兰两国之间的领土争端。[1]冬季战争爆发的起因主要是苏联对芬兰的安全担忧和领土争端,尤其是苏联要求在芬兰湾岛屿上设防遭到芬兰拒绝,加上曼尼拉事件引发的紧张局势最终导致冲突爆发。[2]
冬季战争的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苏联发动了大规模的入侵,试图迅速击溃芬兰的防线并吞并其领土。然而,芬兰军队展现出了顽强的抵抗,苏联军队在攻击中遭受了重大损失。在第二阶段,苏联增派兵力重新发动进攻,并最终突破了芬兰的防线。芬兰军队被迫撤退,并最终在持续的战斗中被迫与苏联签署了停战协议。[3]战争结束后,苏联伤亡人数超过32万,芬兰伤亡人数约为7万。这场战争的结果是芬兰割让了一些领土给苏联,并同意苏联在其领土上建立军事基地,而芬兰则被迫接受了苏联的要求。[4]
冬季战争对苏联的军事力量造成了严重削弱,损失了近30万人,大量的装备和资源消耗[dài]尽。苏联在战争中的表现暴露了其军队的弱点,包括指挥能力不足、战斗力下降等问题。此外,冬季战争还降低了苏联的国际威望,对苏联与美国之间的关系也产生了负面影响,让西方国家低估了苏联的军事实力。它也对芬兰和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导致芬兰加入了与德国合作的阵营,对苏联后来的卫国战争产生了不利影响,对世界反法西斯事业造成了负面影响。[5][6]

战争背景

俄国十月革命后,芬兰宣布独立并得到了苏维埃俄国的承认。1918年初,当时苏俄一些武装人员参与了芬兰共产党领导的武装起义,引发了红军与白军的内战红军失败后,白军取得胜利,并掌控了国家政治和意识形态,但芬兰国内的形势依旧紧张。白军认为资产阶级价值观念还没有充分实现,芬兰共产党在苏联共产党支持下仍影响着芬兰内政,其他保守派力量则力求在政府和议会中获得更多权力。尽管政府和白军掌握了政府机构、军队和民兵,但芬兰仍笼罩着政变的气氛。并且在芬兰内部,民主和法制逐渐发展,但和平主义思潮也影响了政治决策。芬兰议会需要迎合多数民众的想法,对于军事建设和国防政策往往受到限制。[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