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长懋

南朝齐太子
萧长[mào](458年―493年2月26日),南齐太子,字云乔,小字白泽,出生于南兰陵(今江苏省常州市西北)。他是南齐创立者齐高帝萧道成的孙子,齐武帝[]的长子,母亲是武穆皇后裴惠昭。他是郁林王萧昭业海陵王萧昭文的父亲。在刘宋时期,他曾担任晋熙王[xiè]抚军主簿。沈[yōu]之事件平息后,他回到都城建康。升明三年(479年),他被任命为左中郎将、宁蛮校尉雍州刺史。南齐建国后,他被封为南郡王,成为东晋南朝以来首位以嫡皇孙身份被册封为王者。进号征虏将军,迁侍中、中军将军,镇守石头城[1][2]武帝登基后,他被册立为皇太子。萧长懋崇尚名节,礼待文士,审理冤狱,深得人心。永明十年(492年),他去世,享年三十六岁,被追封为文惠太子,葬于崇安陵。他的儿子萧昭业继位后,追封他为皇帝,史称齐文帝,庙号世宗。然而,萧长懋的后代在498年被全部消灭。

生平经历

祖父喜爱

萧长懋,字云乔,南朝南兰陵(治今常州西北)人,齐高帝萧道成之孙,齐武帝长子,母武穆皇后裴惠昭。萧长懋的父亲萧赜生他时年龄还不到二十岁,其祖父齐高帝萧道成十分喜爱他。萧长懋姿容丰润,小字叫做“白泽”。
南朝宋元徽末年,萧长懋跟随父亲萧赜在郢州城,萧赜回来镇守盆城拒挡沈攸之的反叛期间,便让萧长懋慰劳并接待将帅,并让他参与军队工作。朝廷任他为秘书郎,他没去到任。授他为辅国将军,迁任晋熙王抚军主簿。沈攸之事件平息之后,萧赜便命他回到都城萧道成当时正值创建霸业之际,对嫡传子孙特别留意,对萧长懋说:“你这一回来,我的事情也就办妥了。”安排他住在府东斋,让他和文武宾客接触。指示荀伯玉说:“在我出行的时候,城中的军队都由萧长懋指挥。就是在我不出行的时候,府城内外的警卫部队和各门武装,也都要经常交给萧长懋调遣。”朝廷任命他为秘书丞,他因为此官名和曾祖父萧承之的名字同音,不去到任,改授中书郎,迁黄门侍郎,也没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