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木雕

中国浙江东阳地区传统的木雕工艺
1
3
东阳木雕,因发源于浙江东阳而得名,以平面浮雕为主,适当保留平面留白,同时保留原木的纹理和色泽,又被称为“白木雕”。东阳木雕构图饱满、题材丰富、层次分明,欣赏与实用功能并重,是东阳“三乡一城”[a]文化汇总最具代表性的载体之一。东阳木雕居全国四大木雕(东阳木雕、乐清黄杨木雕、福建龙眼木雕、广东潮汕金漆木雕)之首,被誉为“国之瑰宝”。[1][8]
浙江东阳被誉为“木雕之乡”,当地生长的多种适合雕刻的木材为东阳木雕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东阳木雕起源于汉代,在唐代已具备雏形,将木雕应用于建筑装饰。到南宋时期,木版刻书的流行推动了木雕的进程,此时的东阳木雕已有较高工艺水平。明代,东阳木雕主要制作建筑装饰。至清代,东阳木雕进入鼎盛时期,康熙雍正乾隆年间,东阳木雕闻名全国,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工艺体系。辛亥革命以后,东阳木雕转向商品化,开始远销西方。东阳木雕特别适宜表现戏曲故事和人物典故,它注重细节、注重古韵。东阳木雕用材树种多样,有樟木、[duàn]木、楠木柚木银杏木等;[9]雕刻技法多样,有平面浮雕、圆雕、半圆雕、透空雕等。[6][10][2][8][11][12][13]
2006年,东阳木雕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现代社会,传统木雕不再被用来装饰现代建筑,东阳木雕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环境,逐渐走向衰弱。政府设立了东阳市工艺精品馆,建好东阳木雕精品收藏、保管、展示和相关学术研究的窗口。东阳技术学校开设了木雕专业,培养传承人,并鼓励精品创作,扶持东阳木雕的传承与发展。同时,木雕艺人们也不断创新与突破,产生了自行木雕、火烧板拼雕等新型雕刻技法,给东阳木雕带来新的活力。[6][8][2][14][15]

历史沿革

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