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蒜薹之歌

中国作家莫言的长篇小说
《天堂蒜[tái]之歌》是莫言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创作的一篇长篇小说,首次发表于1988年的《十月》杂志上,于1988年在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1][2][3]
《天堂蒜薹之歌》真实地还原了弱势群体在信息闭塞,人微言轻的情况下在社会中生存的困境。大量农民在政府的号召之下种植蒜薹,通过出售蒜薹来实现经济增长,农民们亦对此有着憧憬。结果,蒜薹滞销,农民们找县政府官员们主持公道,政府官员对此却不闻不问。农民们走投无路,自发聚集起来,与政府方面产生冲突,最终酿成了“天堂蒜薹事件”。本小说取材于1987年山东省苍山县发生的“蒜薹事件”, 得知此事后,义愤填[yīng]莫言只用三十五天时间就完成了这部“为农民鸣不平的急就章”创作出《天堂蒜薹之歌》,不避敏感题材,勇于农民发声,是一部“愤怒的小说”。[4][5]
该作以第三者的视角向读者叙述了“天堂县蒜薹事件”以及由此展开的一系列有趣的故事和人物,并继承了中国古典章回体小说的结构形式和非线性叙事,在以隐喻手法和西方现代主义手法描绘社会的同时,塑造了一系列朴实、醇厚的农民形象,由此表达了对社会的批判和对底层群众的社会关怀。[6][7][8][9]《天堂蒜薹之歌》是莫言的第二部长篇小说,是“为农民鸣不平的急就章”,消解了我们对于80年代中国农村的刻板记忆,揭示了农民真实的生活状况。此外,该作是莫言众多作品在西方世界中中最受瞩目且销量最好的小说之一,在西班牙瑞典英国美国等多个国家流传,于2012年被瑞典皇家科学院常任秘书长彼得·英格伦推荐为品读莫言的入门书,并于2017年获得泰国最佳小说翻译奖。[10][11][12][13]

创作背景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的农村开始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内容的经济体制改革,激活了农村的生产积极性,农民的温饱问题在短短几年间就基本解决了。[11][14]但同时,农村的一些基层干部贪污腐败,侵占农民群众辛苦所得的劳动成果。[4][11][14]1984年,莫言的四叔在赶着牛车卖甜菜的路上,被替乡党委书记拉建筑材料的卡车撞死了。肇事司机没有汽车的驾驶证,还是酒后驾驶,理应判刑。[4][15]但县里的交通大队却偏向了乡党委书记这边,将四叔这个农民的生命视为草芥。堂弟前往公社讨说法,却被置之不顾,只连人带牛获得赔偿三千余元。[15]而在莫言参与料理四叔的后事时,乡党委书记却不肯出席。[4][16]那时,“我总感觉心里面压着很大的一股气”[17],这种深厚的情感一直支撑着莫言的写作,《天堂蒜薹之歌》中同样无辜惨死而未得到合理安置的方四叔就是以莫言的四叔为原型的。[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