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周

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医学家
沈周(1427年11月21日-1509年8月17日),字启南,号石田,晚号白石翁,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医学家,吴门画派创始人。[1][3][4]
1427年,沈周出生在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吴县)相城的书香世家。[2]1433年起,沈周师从陈宽。1439年,沈周上书为父辩白而得到时人推崇。1441年,沈周凭《凤凰台歌》得崔恭赏识,得以免除父亲之役。1444年,沈周娶妻陈慧庄。1454年,沈周[shì]易,得避卦之九五,由此拒绝苏州知府汪浒的举荐。1457年,沈周始学水墨。1467年,沈周作《庐山高》大幅贺老师陈宽72诞辰。1473年,长子云鸿开始持家,沈周得以不问家务而专事于笔砚。1478年,沈周作《虎丘送客图》并诗赠别徐源。1484年,沈周更号“白石翁”。1498年,沈周作《乾坤四大景图》,以赵孟頫笔法作庐山泉、李唐笔法作泰山松、王蒙笔法作黄鹤楼吴镇笔法作峨嵋雪,各景均题以长诗。1509年8月17日,沈周因病逝于家中。1513年1月17日,葬于相城西牒字圩之原。[4]
沈周的山水画最负盛名,其作品包括图册《东庄图》《两江名胜图册》《吴中山水图》《卧游图》等,还有如《听泉图》《魏园雅集图》《采菱图》《京江送别图》等。[2]沈周在绘画上擅长山水、花鸟,尤以山水著称,有粗、细两种面貌。[1]他的书法学习黄庭坚,字遒劲奇倔,病将书法用腕、运笔之法运用于绘画,在外讲力度,内讲蕴润的山水画,明显吸收了书法的运笔之法,创立了有形式美感的[cūn]法、叶式、树式等技法。[2]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