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孝孺

明朝初期历史人物
方孝孺(1357年-1402年),字希直,又字古希,号逊志,亦称“正学先生”,浙江台州府宁海县人,明朝初期大臣,主要担任翰林院文学博士。[1][2]方孝孺是学者、文学家、思想家。[7]
方孝孺出生在浙江省宁海县一个儒学世家,长大后便拜入了宋濂门下学习。洪武十五年(1382年),经东阁大学士吴沉和揭枢推荐,方孝孺被明太祖朱元璋召见。廷对中,明太祖对方孝孺颇为赞赏。廷对结束后,明太祖按照礼节将方孝孺遣送回去。此后十年,方孝孺便隐居田园,潜心著述。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方孝孺再次被举荐到朝廷,被授予了汉中教授之职。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明太祖病逝,建文帝即位。即位后,建文帝先后让方孝孺出任翰林侍讲及翰林学士。建文元年(1399年)秋七月五日,燕王朱棣举兵造反,当时讨伐燕王的诏书檄文都出自方孝孺之手。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燕王攻破京城。因拒绝为燕王书写诏书,方孝孺在写下了绝命词[a]后从容赴死,时年46岁,葬于聚宝门外的山上,后追谥为“文正”。[1][2][3][4][8][9][10]
明代宋奎光曾在《宁海县志》中高度评价方孝孺,认为他是一世儒宗。[11]中国近代演义小说作家、历史学家蔡东藩则认为方孝孺是迂腐的儒臣,所提出的计划不能使用也不能成功,他拒绝起草诏书是忠臣之举,但不应该激怒朱棣导致灭族。[12]方孝孺的政论文、史论文、经典释文、散文和诗文皆为最佳,其著述绝大部分收录在《逊志斋集》中。[13]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