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茅

禾本科白茅属植物
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 var. major (Nees) C. E. Hubbard)为禾本科Poaceae白茅属Imperata)植物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 (L.) Beauv.)的变种[2]。别名丝毛草根、茅根、茅根、茅针、丝茅[2]。原产亚洲大洋洲非洲东部和南部地区,现广布于美洲欧洲等的热带温带地区[1]。在中国,分布于东北、华北、华南、中南、西南及陕西甘肃等地[4]
大白茅为多年生草本[4],具横走多节被鳞片的长根状茎,秆直立;叶鞘无毛或上部及边缘具柔毛,叶舌干膜质,顶端具细纤毛,叶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圆锥花序穗状,分枝短缩而密集,有时基部较稀疏;小穗柄顶端膨大成棒状,无毛或疏生丝状柔毛;小穗披针形,基部具丝状柔毛,第一外[]卵状长圆形,长为颖之半或更短,顶端尖,具齿裂及少数纤毛,第二外稃长约1.5毫米;内稃宽约1.5毫米,大于其长度,顶端截平,无芒,具微小的齿裂;雄蕊2枚,花药黄色,先雌蕊而成熟;柱头2枚,紫黑色,自小穗顶端伸出。颖果椭圆形,长约1毫米[2]。花期5-6月,果期6-7月[4]
大白茅的干燥根茎为中药材白茅根的来源,具有凉血止血,清热利尿的功能[4];其初生未放花序为中药材白茅针,具有除热止渴功效[5];其花穗为中药材白茅花的来源,可止血定痛[6]。大白茅根状茎含果糖葡萄糖等,味甜可食;茎叶为牲畜牧草,秆为造纸的原料[2]。其生长速度快,根茎发达,具有极强的繁殖能力,且再生性和抗逆性较强,入侵后难以彻底剔除,是世界上十大恶性杂草之一[7]

历史

大白茅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原名茅根。《本草图经》谓,“春生苗,布地如针,俗间谓之茅针,亦可咦,甚益小儿。夏生白花,茸茸然,至秋而枯其根至洁白,亦甚甘美。”《本草纲目》曰:“茅有白茅、管茅、黄茅、香茅芭茅数种,叶皆相似。白茅短小,三、四月开白花成穗,结细实,其根甚长,白软如筋而有节,味甘,俗呼丝茅(大白茅别名)。《植物名实图考》载:“根为血症要药”,所述形态及附图与现今植物大白茅一致[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