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红利

经济学术语
人口红利(Demographic dividend),[1]是指一个国家总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大、儿童与老年抚养赡养负担均相对较轻的一个劳动力资源丰富、对经济发展十分有利的黄金时期,在1998年由布鲁姆(D.E.Bloom)、威廉姆斯(J.G.Williamson)首次提出。[2]这个时期社会负担相对较轻,劳动力成本低廉,对经济发展有很大的好处。[3]
从国际研究现状来看,人口红利的概念是由国外经济学家布鲁姆(D.E.Bloom)、威廉姆斯(J.G.Williamson)在研究东亚经济奇迹时首先提出的。2006年,梅森(A. Mason)和李(R. Lee)提出第二次人口红利的概念,认为年龄结构的老化带来的潜力巨大的老年人力资源开发、老年人力资本和储蓄的积累等方面对经济增长带来的积极影响,称为第二次人口红利。[4][2]从中国研究现状来看,学者朱晓总结了国内学者对“人口红利”的认识,大多数的学者认为人口红利是“一个时期内生育率迅速下降,少儿与老年抚养负担均相对较轻,总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比重上升,而在老年人口比例达到较高水平之前,将形成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较丰富,对经济发展十分有利的黄金时期。”[5]
影响人口红利的因素包括人口数量和分布、[6]教育和技能水平[7]以及劳动力市场和就业机会等,[8]具有推动经济增长、改善国民生活水平、增加国际竞争力和提高教育及技能培训需求等作用,[9][10][11]影响着生产[12]、消费[13]、收入[14]和就业[15]等领域。但同时人口红利可能导致环境压力[16]、落后地区被边缘化[17]、面临人口老龄化挑战等风险。[18]

基本概念

词源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