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法玻璃

玻璃液在锡熔液面上形成的平板玻璃
浮法玻璃(Floating Glass)是熔融的玻璃液在光洁的锡熔液面上形成的平板玻璃,具有表面光洁平整、无波筋波纹、厚度均匀、光学畸变性小等特点。[1][2]浮法玻璃的构想于1902年由美国的希奇柯克[a]和黑尔[b]提出,于1960年由英国皮尔金顿[c]公司发明生产。[4][3]
浮法玻璃的生产是在通入保护气体(氮气氢气)的锡槽中完成的。熔融玻璃流入并漂浮在相对密度大的锡液表面上,在重力和表面张力的作用下,玻璃液在锡液面上铺开、摊平、形成上下表面平整、硬化、冷却后被引上过渡[gǔn]台。辊台的辊子转动,把玻璃带拉出锡槽进入退火窑,经退火、切裁,就得到浮法玻璃产品。[2][3]按用途可分为制镜级、汽车级和建筑级浮法玻璃。[5]
1971年9月,中国第一块浮法玻璃由河南省洛阳玻璃厂生产,洛阳玻璃厂也是中国建造的第一条浮法玻璃生产线。[6]

我国发展

上世纪50年代末,英国皮尔金顿玻璃公司向世界宣告平板玻璃的浮法成型工艺研制成功,这是对原来的有槽引上成型工艺的一次革命。一时间,一股股浮法热流汇成“浮法狂[biāo]”席卷世界。世界上许多国家不惜巨资争购皮尔金顿专利,但皮尔金顿却对中国搞起了技术封锁。西方的技术封锁使我们意识到,中国浮法玻璃的研制、生产必须走自力更生、自主创新之路。1971年5月,原国家建筑材料工业部决定浮法工业试验在洛玻进行,全国各地玻璃专家云集洛玻,洛玻千余名职工参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