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冕

自然现象之一
日冕( solar corona)是一种自然现象,它是太阳外层大气,太阳大气层的最外层厚度有几百万公里以上,[3]其亮度大约为太阳表面(光球)的百万分之一,平时由于日冕发出的光线很微弱,被太阳表面发出的光所掩盖,导致我们不能看到日冕。当发生日全食的时候,在地球上某一位置观测太阳光被月亮完全遮住,形成黑色阴影,“黑色太阳”外围有一圈微弱的百色光环围绕着太阳,这就是日冕。[2][4]日冕由质子、高度电离的离子和自由电子组成,密度十分稀薄。日冕有时呈圆形,有时呈椭圆形,这是随着太阳活动而变化的。[5]
日冕上的冕洞是太阳风的风源。日冕层的温度非常高,有100万摄氏度粒子数密度为1015/[3]

发现与命名

1724年,法裔意大利天文学家贾科莫·F·马拉迪(Giacomo F. Maraldi)认识到日食期间可见的光环属于太阳,而不是月球。1809年,西班牙天文学家何塞·华金·德·费雷尔(José Joaquín de Ferrer)创造了“日冕”一词。德费雷尔根据自己对 1806 年金德胡克(纽约)日食的观察,还提出日冕是太阳的一部分,而不是月球的一部分。[6]

日冕的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