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高血压

高血压
高血压(hypertension)是以体循环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在绝大多数患者中,高血压的病因不明,称之为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又称高血压病,占高血压患者总数的95%以上[4]
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为多因素,尤其是遗传和环境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1]。常见症状有头晕、头痛、颈项板紧、疲劳、心悸等,也可出现视物模糊、鼻出血等较重症状,典型的高血压头痛在血压下降后即可消失[1]
高血压诊断主要根据诊室测量的血压值,采用经核准的汞柱式或电子血压计,测量安静休息坐位时上臂肱动脉部位血压,一般需非同日测量三次血压值收缩压均≥140mmHg 和(或)舒张压均≥90mmHg可诊断高血压[1]
治疗目的是积极改善生活方式(非药物方法)和(或)应用药物治疗高血压并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可以有效地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特别是心脑血管事件[4]。常用降压药物可归纳为五大类,即利尿剂、β受体拮抗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1]
高血压患病率和发病率在不同国家、地区或种族之间有差别,工业化国家较发展中国家高,美国黑种人约为白种人的2倍[1]。2012—2015年中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约为27.9%,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51.6%,45.8%和1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