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四川成都的中国首批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Chengdu Hi-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简称成都高新区,由高新南区、高新西区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成都市双流区合作共建)和成都未来科技城组成(与成都东部新区合作共建),管理面积共计237.3平方公里。[1]成都高新区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国版权示范园区、全国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地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区、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2]截至2022年末,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7个街道,管理委员会驻成都市天府大道北段18号A座。[3]
成都高新区地质单元为成都坳陷,地势平坦,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南部园区海拔约为450~500米;西部园区平均海拔530米;未来科技城位于东部新城,地貌以浅丘为主,平均海拔500~900米。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全年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区内河道共有22条,流域面积135平方千米,属岷江水系[4]
成都高新区于1988年开始筹建,1990年正式成立,是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先后经过几次较大调整:1996年3月,将芳草街、肖家河两个街道和桂溪、石羊场两个乡划入;2001年1月,设立成都高新区西区科技园,自此形成一南一西两个园区;2003年12月,设立成都高新区西部园区,从郫县划入19个村、169个村民小组;2010年,将双流区中和街道划入。[4]2016年,与双流区合作共建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2020年,与成都东部新区合作共建未来科技城[1]截至2021年底,全区实有人口1522970人,常住人口589211人;其中,高新南区人口1183409人;高新西区人口339561人。[5]
成都高新区是四川省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和自由贸易试验区核心区,综合实力长期位于全国高新区第一方阵,形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新经济三大主导产业。202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800.6亿元,同比增速11.1%。[4]

历史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