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巴

巴西的民间舞蹈
桑巴舞,又被称为“卡里奥卡桑巴舞” ,是拉丁舞项目之一,也是肚皮舞的一种。16世纪时起源于非洲西海岸,随着黑奴传到巴西。开始时,仅流行于巴西的农村,是庄园的黑奴们在露天下跳的舞。桑巴舞在里约热内卢地区称为“希巴”,在米纳斯吉拉斯州称为“卡德列特”,在南部各州称为“泛探戈”。它在传播中吸收了葡萄牙人和印第安人舞蹈、音乐的风格,演变成独特风格的巴西桑巴舞。现已成为巴西乃至全世界的民间健身舞蹈之一,也成为了一项正式的体育比赛项目。[1][2]
桑巴舞是一种集体歌舞,在巴西各地举行盛大的狂欢节时,桑巴舞是整个节日期间最主要的活动内容。桑巴舞的步伐具有弹跳性,以移动舞步为主,其动律是胯部扭动、体态摇曳,其中“反弹”是桑巴舞动律的典型。桑巴舞的音乐节变化多样,以打击乐为伴奏,各种舞步有着各自的节奏和节拍,称作“脚下时间”。整个表演热情奔放、起伏热烈。桑巴按表演地点可以分为城市桑巴和农村桑巴;按专业程度可以分为群众性桑巴和表演性桑巴。在巴西桑巴与足球一样,让人们齐声沸腾,被誉为巴西国舞。[1][3][4][5][6]
桑巴舞是一种风格性较强的舞蹈,其舞步带有古老、传统和融合的特点,具有移民文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是具有典型巴西文化符号的艺术形式。从文化上来讲,可以被认为是一种跨越种族、时间的文化产物,是人类表现生命的一种形式,是文化的独特表达方式巴伊亚圆圈桑巴舞和巴亥瑞康卡乌圆圈桑巴舞分别于2005年和2008年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6][7][8][9]

名称探源

桑巴舞,又称“卡里奥卡桑巴舞” ,该词源源于流经里约热内卢的一条名为卡里奥卡的小河。据说,桑巴一词是从安哥拉第二大部落基姆本杜语中的“森巴”演变而来。“森巴”原是一种激昂的肚皮舞,该舞蹈的形式是上下抖动腹部、摇动臀部,这是安哥拉最流行的一种舞蹈动作,后来随着贩卖黑奴活动的兴起而开始向外传播,于16世纪传入巴西。16世纪30年代后,来自非洲的黑奴及后裔同来自欧洲各地的白人接触增多,上流社会逐渐对这种舞蹈采取了更为包容的态度,但是为了适合在舞厅跳,他们仍然对其做了稍许的改变,森巴舞的舞蹈形式逐渐和土著印第安人融合,当时称这种舞蹈名字叫“赞巴·奎卡”。1885年时,桑巴舞曾被人誉为“一种优雅的巴西舞蹈”,后来又有了新名字叫“梅瑟姆巴”。直到19世纪末,才确定名称为“桑巴舞”。[3][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