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波战争

1917年苏联与波兰进行的战争
苏波战争(英语:Polish–Soviet War,俄语:Сове́тско-по́льская война́,波兰语:Wojna polsko-bolszewicka),又称波苏战争[a],是指1919年2月至1921年3月18日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简称:苏俄,英语:Russian Soviet Federative Socialist Republic,俄语:Российская Советская Федеративная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缩写:RSFSR)[b]波兰第二共和国(简称:波兰,英语:Second Polish Republic,波兰语:II Rzeczpospolita)[c]之间的战争。[1]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东欧的局势发生了剧变。[6]波兰在国家元首约瑟夫·毕苏斯基(Józef Piłsudski)的带领下开始向东扩展波兰边界,目的是取代俄罗斯并建立“海间联邦”。[1]苏俄的目标是重新夺回前俄罗斯帝国领土,并在西部新兴国家建立苏维埃政权,因此苏俄红军需穿越波兰领土向西扩展革命。[7]
苏波战争可大致分为五个阶段。1919年2月14日,别廖扎战役爆发,标志着苏波战争正式开始(第一阶段)。[8]1919年7月,波兰军队已控制东加利西亚大部分地区,并在1918年11月至1919年7月的波乌战争中取得胜利(第二阶段)。[1]在与俄罗斯接壤的乌克兰东部,乌克兰民族主义领袖西蒙·彼得留拉(Symon Petliura)试图捍卫乌克兰人民共和国,但面对布尔什维克在俄国内战中的优势被迫撤退,并于1920年4月与波兰国家元首约瑟夫·毕苏斯基(Józef Piłsudski)结盟。[6][1]毕苏斯基相信通过军事行动可以确保波兰的有利边界,并在1920年4月末发起了对基辅的进攻,最终在5月7日占领了基辅(第三阶段)。[1][9]苏俄红军随后对波兰的进攻进行反击,分别在南乌克兰前线(6月5日开始)和北部前线(7月4日开始)展开行动。苏俄的行动成功地将波兰军队推回到华沙(第四阶段)。[10][11]但到了8月中旬,波兰华沙战役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随后的波兰东进使形势再次逆转(第五阶段)。[11][1]苏俄因此请求和谈,战争最终在1920年10月18日以停火协议结束。[12]
1921年3月18日签署的《里加和约》在波兰苏俄之间划分了有争议的领土,确定了苏波边界。波兰正式承认了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和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并废除了其1920年与乌克兰人民共和国的《华沙条约》。[11]《里加和约》签订后,苏俄领导层放弃了国际革命的目标,转而追求斯大林主义下的“一国社会主义”。[13]里加和约》的签署也排除了波兰建立“海间联邦”的可能性,对整个东欧地区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6][1]

战争背景及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