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蒿

菊科蒿属下的一种植物
臭蒿(学名Artemisia hedinii Ostenf. et Pauls.),又名海定蒿、牛尾蒿等,[1]为菊科(Asteraceae)蒿属(Artemisia)草本植物[3],民间所称“臭蒿”所指植物较多,并无统一说法,《本草纲目》所称的"香蒿"和"臭蒿"均为植物学上的"黄花蒿"(Artemisia annua),此词条提及的臭蒿为植物学上称为“臭蒿”的植物,与黄花蒿不同的是臭蒿为浓烈臭味,而黄花蒿有挥发性香气。[5]臭蒿在世界范围内分布于中国、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等地区,[4]在中国分布于内蒙古、甘肃、青海、新疆、四川、云南、西藏等省区。[3][4]多分布在海拔2000~4800(~5000)米地区,在中国其他省区从中、低海拔到高海拔地区都有分布,常生于湖边草地、河滩、砾质坡地、田边、路旁、林缘等[4],臭蒿常以伴生种存在,适应能力强。[6]
臭蒿为一年生草本植物;植株有浓烈臭味。基部紫红色,具纵棱。茎下部与中部叶二回栉齿状羽状分裂,具多枚小裂片,小裂片两侧密被细小锐尖栉齿。头状花序半球形或近球形,在茎端及短的花序分枝上排成密穗状花序,花果期为7~10月。[3]
臭蒿据《中药大辞典》记载,臭蒿全草可入药,其药味苦、性寒,具有清热凉血、退黄、消炎、清湿热、消肿毒的功效,主湿热黄疸、胆囊炎、[yōng]肿毒疮等病症,可用于治疗急性黄[]型肝炎、囊炎等。[1][4]臭蒿还可用作杀虫药[3][7],有驱蚊效果。[7]此外,臭蒿可提高土壤的基本物理力学特性,对土壤风蚀产生抑制效应,对土壤的具有保水固土的能力。[8]

本草考证

臭蒿首见于《中国民族药志》,藏药名桑资纳博,蒙药名为乌木黑-希日乐吉,《甘肃中草药资源志》中臭蒿名为牛尾蒿。[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