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兽

中国古代建筑构件
脊兽,别名蚩吻、蚩尾、鸱吻[chī][1],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屋脊上所安放的兽形构件。[2]
中国古代建筑中,屋脊是一处容易受到渗水问题影响的部位。为了增加屋脊的装饰效果,通常在屋脊两端会安装一些特殊构件,[1]这些构件通常以动物造型为主,被称为脊兽。根据其形态和种类的不同,脊兽可以分为“仙人”、跑兽、垂兽吞脊兽等几种类型。[3][4]脊兽起源于西汉南北朝隋唐时期则大面积应用;宋元时期屋脊装饰常常使用;明清时期,吻兽的尾巴向外卷曲,形似龙,因此又被称为龙吻。[5][6][7]这些脊兽通常被安置在垂直或斜向上升的屋脊顶端。需要注意的是,在民间建筑中一般不使用这些装饰构件。[8]
脊兽布局、独特的外形设计以及富有内涵的寓意,展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独特魅力,并对现代建筑产生了深远影响。[9]祥禽、瑞兽造型和图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10]

历史沿革

产生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