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公山

中国安徽省淮南市的国家AAAA级景区
八公山古称“北山”“淝(féi)陵”“紫金山”,位于安徽省淮南市八公山区八南路,[1]地处安徽省中部、淮河中游,是由大小四十余座山峰叠嶂而成的自然旅游景区。[7][8]景区始建于1959年,[9]开放于1987年,[10]景区面积为120.41平方千米。[7][8]
八公山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6.6°C,年均降水量893.4毫米。[2]八公山属昆仑山北岭系江淮丘陵的一部分,[4]具有典型低山丘陵的地形地貌特征,西南高东北低,地形高差较大。其内最高峰老君座海拔241.2米。[2][3][4]景区历史悠久,是中国古代楚汉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这里有形成于8亿年前的“淮南虫”化石,被国际地质学界称为“蓝色星球”上的生命之源。2000年,中科院考古队在八公山又发现了约300多万年前的古猿化石,曾是中国发现最早的古猿化石。[7]景区景点众多,主要分为淮南子文化园、八公山区、石门潭区三个部分,[11]其内自然景观如石林、石门潭、忘情谷等,人文景观如白塔寺、青琅[gān]馆、汉淮南王宫等。[6]
1992年,原林业部批准八公山为省级森林公园。[12]2001年11月,国土资源部正式把淮南附近的山地命名为“八公山国家地质公园”。[13]2003年,八公山景区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14]

命名由来

八公山古称“北山”“楚山”“淝(féi)陵”“紫金山”,[1]其中,“北山”“楚山”之称是因地域划分和历史得名,此山位于寿县城北,古时曾属楚国[15][16]“淝陵”因坐落于淝水之滨而得名,《太平寰宇记·寿州寿春县》中也有记载。[17][15]紫金山则得名于山内富藏的紫金石资源。[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