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越崎

中国现代能源工业的奠基人之一
孙越崎(1893年10月16日—1995年12月9日),男,原名[]麒,是我国知名的爱国主义者、实业家和社会活动家,也是中国共产党的诤友,[1][7]他是我国现代能源工业的创始人之一,被尊称为“工业泰斗”。[8][9]
孙越崎出生于浙江绍兴平水铜坑(今平江镇同康村[2][9],1913年(民国二年)考入上海复旦公学(即复旦大学前身),1915年改名为“越崎”。[1][10]1917年考入北洋大学矿冶学科,1919年“五四运动”,由于率先罢课游行且拒写忏悔书被学校开除,后转入北京大学继续学习。1923年他前往哈尔滨,并调查了抚顺本溪等煤矿,1924年前往穆棱开始着手创办穆棱煤矿。[1][2][11][12]1929年孙越崎辞职赴美留学,先后在斯坦福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生院深造。并到美、英、法、德、前苏联等国考察油矿、煤矿。[1]1932年底,回到南京担任国防设计委员会的专员兼矿室主任[13][14]
1934年春孙越崎担任陕北油矿勘探处处长,年底担任中英合资河南焦作中福煤矿总工程师、总经理,1941年,孙越崎担任甘肃油矿局总经理,同年,孙越崎在兰州举办的中国工程师学会第11届年会中获得金质奖章。[1][2][11][14]1945年,孙越崎调任行政院河北平津敌伪产业处理局局长,1948年,召集咨委会各部门成员部署了“坚守岗位,保护财产,迎接解放,办理移交”的方针,领导组织全部人员留在大陆。1949年策动资委会香港国外贸易事务所起义,把储存的价值数百万美元的稀有金属、矿产品移交给人民政府。1952年,被分配到唐山开滦煤矿任第三副主任。[1][2][14]文化大革命时期经历多次隔离审查。[14][15]1983年,孙越崎来到内蒙古进行考察,1984年任中美国际工程公司资源委员主任,1985年对长江进行考察,1988年任能源部主任,1991年,孙越崎请求重新审议原资源委员会起义的性质,后该会的历史功绩得到了充分肯定,1995年任焦作工学院名誉院长,1995年12月9日,逝世于北京。[1][2][14][16][17][18]
孙越崎一生坚持科技兴国的理念,艰苦奋斗,为中国煤炭和石油事业的开发建设以及人民革命解放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领导开发了中国大陆的第一个油矿——延长油矿[10],并创办了中国第一座较大规模的石油城——玉门油矿[19],还领导组织资源委员会全体成员留在大陆,他不仅为祖国石油工业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还对新中国初期经济的恢复与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还对中国的改革、建设和发展贡献了力量。[1][14][20]

人物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