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海棠

秋海棠科、秋海棠属草本植物
秋海棠(拉丁学名:Begonia grandis),别名无名相思草、无名断肠草、八香、日本秋海棠。[1]秋海棠科Begoniaceae),秋海棠属Begonia),原产于中国,[4]日本印度尼西亚爪哇岛马来西亚、印度也有分布。[1]
秋海棠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茎高达60厘米,近无毛[5]茎生叶宽卵形或卵形,先端渐尖,基部心形,具不等大三角形浅齿,齿尖带短芒,上面常有红晕。[5]花葶无毛,花粉红色,较多,(2)3~4回二歧聚伞状,基部常有1小叶,无毛,苞片长圆形,早落,雄花花梗长约8毫米,无毛,花被片4,外面2枚宽卵形或近圆形。内面2枚倒卵形或倒卵状长圆形,无毛。[5]蒴果下垂,长圆形,无毛,具不等3翅,大翅斜长圆形或三角状长圆形。[5]种子极多数,小,长圆形,淡褐色,光滑。[1]
秋海棠具有较大的观赏价值、医用价值及文化价值。[4]秋海棠具有很强的视觉美感,观赏价值甚高。[6]此外,秋海棠的根茎、果、花以及叶都可作为药材,秋海棠根具有化[]的功效,[7]秋海棠果具有解毒和消肿的功能。[8]秋海棠花主治皮癣疾病。[7]秋海棠茎叶能够起到解毒消肿;散瘀止痛的作用。[9]秋海棠还被中国历代文人墨客写入诗词歌赋和散文小说中,同时也能在传统绘画、瓷器方面见到秋海棠的身影。[4]

栽培历史

秋海棠在中国已有大约千年的栽培历史,宋代《采兰杂志》中已有相关记载。根据日本文献记载,在江户时代宽永年间(1624~1644)秋海棠第一次被从中国传入日本,随后在日本很多地方大规模自然化,秋海棠绽放时在野外形成十分壮观的景象。1791年Dryander最早将秋海棠的学名Begonia grandis发表在Transactions of the Linnean Society of London1:163。1804年,William Kerr在中国发现秋海棠并将其引种栽培至英国,随后,欧美各国不断从中国、日本大规模引种栽培。秋海棠被作为观赏植物时常出现在欧美各国的很多植物园以及私家庭院。[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