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坤

明代政治家、思想家
吕坤(1536年10月24日—1618年7月24日),明归德府宁陵(今河南商丘宁陵县)人,字叔简,一字心吾、新吾,自号抱独居士、了醒亭居士。明朝万历年间的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与沈鲤郭正域并称为“明万历年间天下三大贤”。主要作品有《实政录》《呻吟语》等十余种,内容驳杂,涉及政治、经济、刑法、军事、水利、教育、音韵、医学等各个方面,自成体系。[3]
嘉靖十五年(1536年),吕坤生于一个教育世家,父亲是当时的童蒙教育者吕得胜。嘉靖四十年(1561年),中河南乡试第三。明万历二年(1574年)中三甲第50名,赐同进士出身,出任山西省襄垣知县,自此吕坤正式步入仕途。他为官二十余年,辗转山西山东陕西、京[]各地,政绩突出,但因直言劝谏触怒皇帝,加之同僚排挤陷害无奈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还乡,归家著书讲学。明万历十六年(1618年)病逝于家中,并在死前将未刊行的书稿一并焚烧。天启元年(1621年),被朝廷追封为刑部尚书[1]
吕坤一生刚正不阿、为官清廉,又苦于治学、著述颇丰,在明后期的学术界占有重要地位。他是古代比较开明的政治家,他丰富的民本思想在新时代仍然有着可供借鉴的价值,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4]在文学领域,他建构了一整套符合诗词发展趋向的理论体系、创作出了堪称上乘的诗词作品,在明中叶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5]。在教育思想上他博采众长、兼收并蓄,且积极投身于教育实践,形成了启迪后世的教育理论体系。他继承发展了古代传统元气论,在中国古代气论史上有独特的贡献。[6]

人物生平

祖上光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