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正秋

中国电影之父、导演、编剧
郑正秋(1889年1月25日—1935年7月16日),原名郑芳泽,号伯常,别署药风,生于广东潮阳。导演、编剧、戏剧评论家及演员[1][2][6]
自1910年,郑正秋开始从事剧评活动,在《民立报》上发表《丽丽所戏言》,这是他的第一篇剧评文章[4][7]。1913年,他与张石川合作编导了中国第一部无声故事短片难夫难妻》。同年,郑正秋创建新民新剧研究所,推出他编写的首部家庭戏剧《恶家庭》,该剧被称为“新剧中兴之奠基作”。自此,他正式开始从事新剧创作及演出[7][8]
1922年,郑正秋与张石川等创建明星影片公司,并主演了中国最早的“喜剧片”《劳工之爱情[6][9]。次年,他创作了长故事片《孤儿救祖记》的剧本,为国产片第一次带来超过外国片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声誉[7][10][11]。1928年,他又编写了多集武侠片《火烧红莲寺》,形成中国电影史上第一次武侠电影创作热潮[7][12][13]。此后,他编导或参与演出多部影片,如《姊妹花》《自由之花》《女儿经》《热血忠魂》等。其中,他于1934年自编自导的剧情片姊妹花》,是他家庭伦理情节剧的巅峰之作。1935年7月16日,郑正秋于上海病逝,享年46岁[7]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