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盆地

中国面积最大的内陆盆地
塔里木盆地(英文:Tarim Basin,维吾尔语:تارىم ئويمانلىقى)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内陆盆地[1][2]。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西起帕米尔高原东麓,东到罗布泊洼地,南临昆仑山阿尔金山,北倚天山山脉,东西长1400千米,南北宽约550千米,面积约56万平方千米,大体呈菱形,经纬度范围为34°20'~43°39'N,71°39'~93°45'E[3][6]盆地境域内行政区包括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克州)、喀什地区、和田地区阿克苏地区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巴州)在内的南疆5个地州44个县(市)[7]
因塔里木盆地位于欧亚大陆腹地,远离海洋,在第三纪受强烈的喜山构造运动使得周围山脉隆起,导致盆地内降水稀少,蒸发量大,形成了极端干旱环境[8][9]。此外还造成盆地地势西高东低,出现了沙漠、戈壁、绿洲等不同地貌[10]。塔里木盆地为典型的暖温带大陆性气候,终年干旱少雨[5],境域内有1657种(含变种及种下等级)野生植物以及塔里木兔野骆驼等国家级保护野生动物[11][12]。与此同时,盆地内还有中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在该河流中游可以观赏到原始的胡杨林景观[13]
塔里木盆地的人类活动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晚期,在西汉时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14]米兰古城、克孜尔千佛洞等都是古代人类在盆地内留下的建筑遗迹[15][16]。进入现代社会,人类多聚集在塔里木盆地边缘的绿洲进行生产生活[7]。此外,由于长期复杂的地质构造演化,还使塔里木盆地成为中国最大的含油气盆地,盆地石油资源量为75.06亿吨,天然气资源量为12.97亿立方米,油气资源总当量为178.4亿吨[17]

命名

塔里木盆地中的“塔里木”一词,是汉语对突厥语tarïm一词的音译,最早见于成书于11世纪70年代的《突厥语大词典》,是可汗子女的尊号,后被用做河名,即塔里木河,意为“流入湖泊和沙漠的河川支流”,而塔里木盆地名字的由来就是塔里木河[18]。在维吾尔语中,塔里木盆地译为“تارىم ئويمانلىقى”,是“无缰之马”的意思[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