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伯伦·哈利勒·纪伯伦

黎巴嫩裔美国作家、诗人、画家
纪伯伦·哈利勒·纪伯伦(Gibran Kahlil Gibran,1883年1月6日-1931年4月10日)黎巴嫩裔的美国诗人、作家、画家。纪伯伦被誉为“黎巴嫩文坛骄子”,是近代东方文学走向世界的先驱[1],也是20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2]
纪伯伦于1883年1月6日出生于黎巴嫩北部山村贝什里,12岁这年,纪伯伦家庭出现变故,纪伯伦随母亲辗转来到美国波士顿,并定居华人区。[3]1895年,纪伯伦进入波士顿公立侨民小学。转年,由于学校老师的赏识,纪伯伦结识诸多波士顿文艺界的名人。三年后,纪伯伦在家人的支持下返回黎巴嫩,进入希克玛学校学习阿拉伯语法语[4]1902年,纪伯伦返回美国波士顿,开始在阿拉伯文《侨民报》报刊上发表文章,并于1904年5月首次举办个人画展。四年后,纪伯伦前往法国巴黎进修学习绘画,并于1910年,在巴黎春季传统画展上凭画作《秋》获得银奖。[4]1911年,纪伯伦定居纽约,发表中篇小说《折断的翅膀》,该小说被誉为“阿拉伯文学新运动的开端”,[5]有不少评论家认为该小说取材于纪伯伦的初恋,但纪伯伦否认了这一说法。[6][3]此后,纪伯伦先后发表出版散文诗集《泪与笑》、散文集《疯人》、诗集《行列之歌》等作品。到了1920年,纪伯伦和旅居美国纽约阿拉伯诗人及文学家们,成立了“笔会”,旨在革新和发展阿拉伯文学。三年后,纪伯伦发表出版代表作英文散文诗集《先知》[4],该作品曾先后被翻译成五十六种文字,仅在美国,销量就达400多万册。[7]1929年,纪伯伦健康状况开始恶化,但仍然坚持创作,两年后,纪伯伦出版《大地之神》,该作品被认为是纪伯伦的最美诗作。1931年4月10日晚上10点50分,纪伯伦病逝于纽约格林威治村圣方心医院,享年48岁。[4]
在创作时,纪伯伦的文笔凝练,用词清奇,蕴含深[suì]的哲理意蕴,在东方文学史上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被世人誉为“纪伯伦风格”。[8]美国前总统罗斯福称赞纪伯伦:“你不仅是东方的风暴,而且给西方带来了鲜花。”[9]

人物生平

少年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