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渡金属元素
铬(英语chromium),硬度最大的一种金属,元素周期表中的第24号元素,位于ⅥB族,其化学元素符号为Cr,铬的原子量为51.996。在常温常压下,铬是银白色金属,纯度高时质地柔软,有延展性,且有金属光泽。金属铬的密度为7.14g/cm³(20℃),熔点为1903±10℃,沸点为2642℃。由于许多氧化剂(如:硝酸王水、溴等)能使铬表面钝化,故而常温下它的性质并不活泼,但高温下Br₂、HBr等物质可与之发生反应。铬有两种常见化合价,其中Cr(Ⅲ)化合物是哺乳类代谢必须的微量成分,Cr(Ⅵ)化合物则有毒性。[4][3][6]
铬的用途广泛,在合金、油漆、电镀[róu]制、化肥、杀菌剂等领域都有应用,具有极强耐腐蚀性能的“不锈钢”就是铬含量为12%的钢。[3]

发现历史

1797年,法国化学家沃克兰(L.N.Vauguelin)从西伯利亚红铅矿(即现称为铬铅矿的PbCrO₄,)中发现了一个新元素,因该元素的化合物有各种颜色被命名为Chromiun(取自希腊语Chroma,颜色),铬。铬是铬分族元素(铬、[]、钨)中最晚发现的一个。次年,他又用木炭还原铬酐首次分离得到了金属形态的铬,同年铬铁矿被发现。
1816年,产生了铬酸盐的生产工艺,1820年,开始应用铬化合物的媒染法。1858年发明了铬鞣法,镀铬工艺则开始于1926年。1824年,科学界发现了铬[xiān]化合物,又于1844年发现了亚铬化合物,1919年,第一个铬金属有机化合物被分离出来,1927年,羰基铬首次合成。[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