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廷儒

中国古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周廷儒(1909年2月15日—1989年7月18日),出生于浙江省新登县(今富阳县)松溪镇,地貌学家,自然地理学家,古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5]
周廷儒1933年毕业于广州国立中山大学地理系,获理学士学位[6]1948年获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硕士学位。[7]1950年加入九三学社[1];同年黄国璋聘请周廷儒回到中国加入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担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并兼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研究员以及清华大学地学系教授[1]。1952年,担任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主任。[1]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a][7]198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6]1989年7月1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0岁。[5]
周廷儒毕生从事地理科学研究。[1]是中国地理学界古地理研究的奠基人、开拓者。[6]开展了旱区地貌研究,自然地理与古地理综合研究等,提出了中国境内第四纪寒冷期的地带性问题和冰期雪线问题;质疑中国东部中低山地区曾被广泛认为是“冰川遗迹”的地貌现象;阐明了中国三大区的分异规律。[3][4][1]出版了《泥河湾盆地新生代古地理研究》《中国的地形和土壤概述》《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全新世环境演变及预测》《中国自然地理·古地理(上册)》《古地理学》[2][1]等著作。研究成果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7][10]

人物经历

早期与学业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