昙石山文化遗址

1954年在福州发现的遗址
昙石山文化遗址位于福建省闽侯县甘蔗镇昙石村[1]发现于1954年1月,从1954年至2009年,考古人员先后进行了10次正式考古发掘,[2]发掘面积达2000平方米,几乎是由当时人们丢弃的蛤蜊壳、贝壳、螺壳堆积起来的,有的地方厚3米左右,所以又称“贝丘遗址”。昙石山文化遗址目前仍有三分之二尚未挖掘,待全部建成后,其规模将超过半坡遗址河姆渡遗址[3]在遗址中共发现墓葬89座、陶窑9座、壕沟2条,出土大批陶器、石器、骨器和玉器。[4]以昙石山遗址命名的昙石山文化,分布于闽江下游,直达沿海地区,具有鲜明的海洋文化特色,是中国东南沿海最早被命名、福建省第一个被确认的考古学文化,是先秦时期闽台两岸海洋文化的源头。[5]
昙石山文化遗址基本上是一处4000~5000年是一座高出江面20米长形山岗,[1]原始社会晚期的公共氏族墓地,其上层叠压着3000多年前的黄土仑文化遗物。1998年,福建省昙石山遗址博物馆成立。[6]2001年,昙石山遗址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2005年,福建省政府启动“昙石山遗址保护和博物馆建设”的省重点建设项目。2008年6月14日,遗址博物馆新馆落成并对外试运行。[7]2021年10月18日,福建闽侯昙石山遗址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8]
昙石山文化遗址揭示了昙石山人的社会意识,昙石山文化的源流及与海峡对岸新石器时代文化的紧密联系,反映了昙石山文化在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中的地位,在福建闽越文化中所留下的不可磨灭的烙印,对史前海峡两岸文化交流、闽台古文化渊源以及南岛语族的起源等课题研究所具有的重要意义。[7]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