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松

忍冬科甘松属植物
甘松(Nardostachys jatamansi (D. Don) DC.),忍冬科Caprifoliaceae甘松属植物,又名甘松香匙叶甘松[1][2]。适合生长在平均海拔3000-4500米的高山草原地区。主要分布在印度尼泊尔不丹和中国甘肃、青海西藏自治区云南四川等地。[1]
甘松为多年生草本,成年植株高5-50厘米,根状茎木质,密被叶鞘纤维,其下主根粗长,有烈香。叶丛生,全缘,呈长匙形或线状倒披针形,成熟叶长3-25厘米,主脉无毛或微被毛,叶片顶端钝渐尖,基部渐窄。花茎旁出,茎生叶1-2对,下部的椭圆形至倒卵形,上部的倒披针形至披针形,有时具疏齿。花紫红色、钟形,长4.5-9毫米,裂片5,花冠筒外被毛,里有白毛。雄蕊4,花丝具毛,柱头头状。花序为聚伞性头状,顶生。瘦果长约4毫米,倒卵形,被毛。花期6-8月。[2]
甘松是一味重要的中药材,具有理气止痛、醒脾健胃的功效;同时也是一种著名的香料植物,常用于食用香料、日用香精等的制作[2][3][4]

典籍记载

在中国,甘松的应用历史悠久。甘松最早的记载可追溯到唐代的古籍《本草拾遗》,谓其“丛生,叶细,出凉州[5],后世的记载以明清时期为盛。明代的《本草纲目》中载有甘松香:“产于川西松州,其味甘,故名”[6]。《中药志》、《本草求真》和《本草正义》中称其为松香[7][8][9]。《中药正别名集》还记载了甘松的别名“人身香”和“麝果”[10]。在甘松的性味方面,明朝以前,只记载其为气平,味甘,性温,无毒。清朝则增加了其味辛的描述[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