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流性食管炎

食管炎症性病变
反流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是一种由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疾病,与非糜烂性反流病(nonerosive reflux disease,NERD)同属于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1]
反流食管炎,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所引起的食管黏膜炎症、糜烂、溃疡纤维化等病变,甚至引起咽喉、气道等食管以外的组织损害。其发病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例大约为(2~3):1,发病率为1.92%。随着年龄的增长,食管下段括约肌收缩力的下降,胃、十二指肠内容物自发性反流,而使老年人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率有所增加。[7]
反流性食管炎的患者可有食管症状和食管外症状。食管症状包括典型的反酸、烧心症状,以及胸痛、吞咽困难等不典型症状。食管外症状包括咽喉炎慢性咳嗽哮喘、牙蚀症、特发性肺纤维化等。胃镜是诊断反流性食管炎最准确的方法,并能判断反流性食管炎的严重程度和有无并发症,结合活检可与其他原因引起的食管炎和其他食管病变(如食管癌等)相鉴别。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在于控制症状、治愈食管炎、减少复发和防治并发症[1]。针对一般人群,预防需普及防病知识,宣传健康生活方式,避免烟酒,节制饮食,如过重或肥胖需减轻体重,避免辛辣酸甜等刺激性食物,避免增加腹压的因素[4]
反流性食管炎属于胃食管反流病[1]。截至2019年,中国典型症状胃食管反流病的患病率为2.5%~7.8%,低于北美(18.1%~27.8%)和欧洲(8.8%~25.9%)。2005~2008年,韩国胃食管反流病患病率的年增长率为15.3%,2008年已达7.3%。日本胃食管反流病患病率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升高,2000~2010年达到13.1%。[2]

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