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化玻璃

一种预应力玻璃
钢化玻璃也称为[cuì]火玻璃(Tempered Glass)、强化玻璃,是一种预应力玻璃。它是在普通的玻璃表面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形成一层压应力层,提高玻璃的硬度和强度,使玻璃能够抵抗较大的冲击和载荷。虽然钢化玻璃很硬,但随着使用时间的变长,玻璃应力层中的应力在外部载荷或温度冲击作用下会逐渐在某些缺陷处聚集并由压应力转变为拉应力。聚集的拉应力超过某一阈值,缺陷处的裂纹瞬间扩展延伸至整个玻璃,造成玻璃突然间地碎裂。[2][1]
玻璃钢化的第一个专利于1874年由法国人获得,钢化方法是将玻璃加热到接近软化温度后,立即投入一温度相对低的液体槽中,使表面应力提高。[2]随着建筑、汽车、装饰装修、家具、信息产业技术等行业的发展和人们对生活空间环境要求的提高,安全玻璃、节能中空玻璃等功能性加工产品得到广泛应用。[4]

简史

钢化玻璃的发展最初可以追溯到17世纪中期,有一位叫罗伯特的莱茵国王子,曾经做过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他把一滴熔融的玻璃液放在冰冷的水里,结果制成了一种极坚硬的玻璃。这种高强度的颗粒状玻璃就像水滴,拖有长而弯曲的尾巴,称为“罗伯特王子小粒”。当小粒的尾巴受到弯曲而折断时,令人奇怪的是整个小粒因此突然剧烈崩溃,甚至成了细粉。上述作法,很像金属的淬火,而这是玻璃的淬火。这种淬火并没有使玻璃的成分发生任何变化,所以又叫它是物理淬火(physical tempered),因此钢化玻璃称为淬火玻璃(tempered glass)。[2]
玻璃钢化的第一个专利于1874年由法国人获得,钢化方法是将玻璃加热到接近软化温度后,立即投入一温度相对低的液体槽中,使表面应力提高。这种方法即是早期液体钢化方法。德国的Frederick Siemens于1875年获得一项专利,美国马萨诸塞州的Geovge E. Rogens于1876年将钢化方法应用于玻璃酒杯和灯柱。同年,新泽西州的HughO’heill获得了一项专利。[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