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文

古诗文的一种修辞方法
互文是在一个句子中某些词语依据上下文的条件互补说明事物的修辞方式。[1]这种修辞源出于经传,汉魏以后广泛运用于各种文体之中。[2]
互文的特点在于结构上表现为“互省”,语义上表现为“互补”。[3]互文有句内互文、句外互文、多句互文、隔句互文、排句互文、重章互文等分类。[4][5][6][7]运用互文可以言简意[gāi],使语言简洁明快,使语意含蓄凝练,耐人寻味,在结构上具有整体均衡、对称的美感。[8]
互文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在常见的成语、散文、小说中也含有互文现象。[9][10]“互文”修辞手法与“互文性”解读理论的共同点是都强调作品具有“互文见义”的特性。[11]

具体含义

“互文”又称“互言”“互辞”“参互”“互说”“互备”“互文见义”等[2]。互文,古人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合而见义”,“互”就是“互相”,“文”就是“文字”和“文义"。“互文”就是相关文字可以互相省略也可以互相交换,上下文义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用来表达完整的意思,即“半隐半现、上下文互相补充",例如文句“甲A乙B”中的相关文字可以互换为“甲B乙A”,完整的句子意思是“甲AB乙AB”,即“甲乙皆 AB”。[4]